
本講座包含以下內容:
講座簡介
我們正處在一個徹底被「算法」重寫的時代。人類從未如此聰明,也從未如此焦慮。我們懂得優化流程、提高效能、縮短反應時間,卻越來越不懂如何與世界共處、與他人共情、與自己共生。
此刻,這正是老莊思想重新回到時代舞台的時機。
過去,人們推崇「有為」——行動、掌控、規劃、預測。它的好處,是能快速建立體制,而它的代價,是讓人變成體制的一部分。
現在,我們應該跟著老莊思考「無為」,無為,並不是什麼都不做,而是「不以局部控制代替整體感應」。
無為之「無」,是空出空間,讓整體運行自己展現秩序。這正是生成式人工智慧與複雜系統的運作原理:非中心化、非線性、開放互動。
未來的智慧,正如《道德經》所教會我們的:不在於「如何控制」,而在於「如何創造讓智慧自然發生的環境」。
老莊的逍遙,不是逃離現實,而是重新定義「在世界中的自由」。現代人習慣用「對抗」來證明存在,而道家的「順應」不是屈服,而是掌握流的節奏。
這在當代語境中,是一種新的生活技術——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找到「內在穩態」;如何讓自己既能流動,又不被卷走。
「與世界共流」,可以讓我們在高速變化的世界裡,仍能從容地調頻而非被頻率吞沒。
老莊不是落後於現代,而是早已超出現代。當今天的前衛思想談論「湧現」、「反脆弱」、「去中心化」時,他們其實正在用科技語言重述道家的智慧。
未來社會將是高複雜、多維度、非線性的——這種結構恰好就是道家所說的「道法自然」。
因此,當老子說:「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」這不只是倫理宣言,而是一種系統策略。在高度不確定的世界裡,剛硬的結構最容易崩壞;而去中心化、分散式、弱連結的系統,反而能在衝擊中生長。
這與《千高原》的根莖思維、與《反脆弱》的生長邏輯完全一致:
柔弱者並非被動,而是因不爭而恆勝;
因能調整自身頻率,而在亂世中持續。
學會柔軟,就是在剛強的時代中練習「動態穩定」的智慧。
在這個視角下,「道」不是宗教的象徵,而是宇宙生成的運算法則;而「德」則是人如何與這個運算世界和諧共存的技術。
當代人以為「控制」是文明的象徵,但在AI時代,控制反而成為最大的風險。我們的人工智能越強,人類的思維越容易顯得愚鈍,因為我們仍在用「低階智能」的邏輯(線性的、可預測性、命令式的低階心智企圖駕馭非線性、湧現式、關係性的「高階生成智能」。
為此,老莊的「體渾沌」提供了另一種智慧:後撤一步,讓道運行。後撤不是退縮,而是從「操縱者」轉為「共生者」。未來的聰明,不在於命令AI,而在於設計生態,讓人與智能共同生成更高階的秩序。
這是莊子寓言中「象罔得玄珠」的現代意義:失控中自有智慧,混沌裡蘊含秩序。唯有回到「未命名之境」,人類才可能與智能共創未來。
這十五堂課不只是談哲學,而是訓練你在未來世界的「心靈操作系統」。每一堂課都會結合老莊原典、現代科技、生活心理學,讓你不只理解道,更能用道。這不是復古,而是為未來設計的思想系統更新。
報名即可享千元加購➣➣➣【紀金慶「鬼滅心理學:以精神分析閱讀慾望的暗影」5週線上課】
★本系列講座課程皆會錄影留存,影音檔將提供於網路至2026/7/4,以利同學回放或複習。
★每堂課皆會提供助教整理筆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講座時間】
2026/1/12-2026/5/4(週一)20:00-22:00
共15週,30小時。
(2/16過年、4/6清明連假停課一週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每週進度】
第一部:生成的智慧(道的結構)
⠀⠀第一週|道生一:從混沌到生成——AI與自然智慧的同構
⠀⠀第二週|無為而無不為:放手的系統學——如何讓秩序自生
⠀⠀第三週|一生二,二生三:非線性世界的湧現邏輯
第二部:流的倫理(道的實踐)
⠀⠀第四週|與世界共流:當代人的「無抗修煉」
⠀⠀第五週|清靜而不逃避:在高躁時代中保持感應力
⠀⠀第六週|反者道之動:反向思維的修辭學與生活策略
第三部:柔的力量(道的社會學)
⠀⠀第七週|弱者道之用:在剛強的時代練習柔軟
⠀⠀第八週|去中心化的智慧:從《千高原》到道家政治觀
⠀⠀第九週|無用之大用:邊緣如何反轉為創新核心
第四部:人的生成(道的心理學)
⠀⠀第十週|齊物之心:不比較的自由
⠀⠀第十一週|逍遙遊:從自我焦慮到心靈的開放性
⠀⠀第十二週|回身觀己:你自己就是自己的宗師
第五部:未來的共生(道的生活觀)
⠀⠀第十三週|體渾沌:從控制到共生的文明轉向
⠀⠀第十四週|混沌即秩序:在AI時代尋回人的位置
⠀⠀第十五週|老莊的未來:當道重返科技核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注意事項】
(1)報名完成後,課程前三天我們會將「直播課程鏈接位置」發送到您的郵件信箱及手機,請大家最晚於上課前48小時進入課程群組,以利告知上課時會用到的連結或資料。
(2)報名與繳費後,恕不提供退費,課程影音檔將提供於網路至2026/7/4,以利同學回放或複習。
(3)本課一律以電子發票寄送,不另行開立紙本發票,課程結束後將電子發票寄至提供信箱。
(4)本公司保留報名者資格審核的權利,不符資格者將予退費。
(5)課程群組僅限討論課程相關議題,禁止商業廣告或人身攻擊。經管理員勸導不聽者,將予以退群,以維護群組安寧,違者不得異議。
(6)課程內容與回放連結均為本公司商品,請勿任意外流,違者本公司將依法提起告訴。
講座內容共 15 個單元
關於講師
常見問題

